close

這個學期到中原上所謂的"華語師資培訓班"
有沒有這麼想當老師,老實說倒也還好。

我想我怕的只是人人口中的"畢業就是失業"這件事情。

但起碼也是種探索吧!

目前掐指一算,上課也上了快三分之二了。
只要有空就跑圖書館,因為不想對不起那一萬八學費的良心,另一方面也是不想讓自己好像無所適從的過日子。

有沒有這麼想去考試,老實說倒也還好。


為什麼會突然變這麼消極,我想是因為上到了"華語教學法"的課程,讓我倒彈了一下。

 

老師在課堂上分析教學影片,原本以為外國人學華語都像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聽到的那樣
"你好,窩是安娜梨,輕多多隻嚼。"之類的不標準華語。

但是我錯了。

他們如果真的認真學起來,華語說得之標準,標準到我都覺得自己才是需要學華語發音班的人。

我看到了一堂準高級班的上課情形,裡面大概有十五個左右、來自世界各國的華語學習者,
每個人幾乎都操著一口標準至極的北方國語。

這還不是最恐怖的地方。


他們上的課是,新聞華語。
所以必須閱讀報紙,然後在課堂上分享自己的看法,拋出問題與大家討論。

討論的過程中,老師慢慢引導大家發言,這時我發現,老師講話沒有任何贅字。
也就是,把自己要講的話清清楚楚的講出來,而且還不時地加入成語。

學生呢,發表自己的意見時,不會害羞,用字也極為精準。
你很難想像一個長得像哈利波特的人,對著你講出

"我覺得兼職兼薪這個問題在中國不鼓勵可能是因為社會文化背景的關係。據我所知,我們國家兼職兼薪的狀況還算普遍......。"

講話過程中,你也聽不到他有過多的"然後、恩、對阿"之類的贅字。


這時候,教學法的宋老師講出了一個關鍵。
"到了這個階段的華語教學,其實老師有沒有自己的想法很重要。
因為我們面對的是西方思想開放國家教育下的學生,所以他們本來就很有思想。
這是固有的天生環境。至於老師怎麼更深入的加強自己對社會問題的關注、以及對每件事情的見解是否精闢,就變成了一門學問。
這是你從書上、老師這邊學不到的東西。"

其實我不是害怕加強自己的思想能力,只是我突然覺得,教華語,不再像是那種辦家家酒的兒戲了。

 

 

而且我擔心的是,我們的競爭力到底在哪...

相較於外國人學華語,我並沒有像他們一樣把英文學得精準;
相較於他們的邏輯思考,我好像有不像他們那樣有組織。



想不到區區一天六節的華語教學法,可以給我如此大的震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bscure021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